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65.1%下降到45.7%。
春运现象是学习价格理论和研究公共政策的优良范本,值得每一位对经济、舆论、政策等领域感兴趣的朋友深思。十年来,这个建议只在小范围内得到重视和讨论。
我赞成铁路部门通过民营化来提高效率。谈水费的时候,他们说水不是商品。在诸多无效的策略中,包括了今年新出台的实名制。有些学者动用了经济学术语,说回家过年的需求是刚性的,意思是不管价格多高,乘客还是要回家过年,所以提价只会让铁路系统多赚钱,而不能降低乘客回家过年的愿望。十年前我开始不断撰文解释,要治理春运综合症,即乘客长时间排队、黄牛党猖獗和火车站大混乱等关联现象,有一个办法,也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让火车票充分提价。
任何商品,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,所以只要价格过低,就会出现短缺。火车票价不够高,其经济之恶,是那些用于排长队、拨电话、托关系、找黄牛、扫黄牛所耗费的努力,数以千万人的精疲力竭的努力,从整个社会上看,是被白白消耗掉的。尽管这次在金融危机中,由于我们此前比较稳健没有急于推进金融国际化,因此受到冲击较小,但我们金融市场、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应该说是比较低的。
人类需要探索、需要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更好的体制,尽管我们也不相信有十全十美的体制,但总是会有更好的体制。我们发现市场经济如果没有保障制度的话,很可能导致巨大的收入差距。而我们的前提是前30年的计划经济,在1979年后我们才从计划经济的基础上,开始搞市场经济。如果前30年就搞市场经济,成就可能更大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,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今天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。
人们一说起腐败,很多人认为腐败是因为搞市场经济才产生的,市场经济使得人们贪婪,用权力谋私利。新中国成立60年来,在两个30年的对比中,我们应该明确,我们不能再用计划经济的办法,用政府大包大揽、用计划管制来解决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。
但是要说贪婪和道德,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国家里面,人们也贪婪,有机会也会腐败,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腐败现象特别严重?我们可以想一想,腐败的定义是什么,腐败的基本定义是用公权谋私利。摘要:现在我们面临很多腐败问题,这与经济转轨有密切联系,是因为没有把公权力私有化,而不是因为搞了市场经济。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,不是因为搞市场经济才有腐败,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各种权力私有化才产生了腐败,是因为大量公权力仍然存在,没有完全改革才产生大量的腐败。但是经济学怎么分析这个问题呢?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是回答过去有成就或者没有成就,不是去论证过去30年是不是一无是处。
因此,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,在于进一步市场化改革,把国有企业民营化,进一步减少政府管制,减少政府部门的各种权力,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,只有我们的公权力减少了,腐败才能减少。根据我们的研究,近年政府部门过大造成支出成本高昂,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扣除。尽管许多中小国有企业已经民营化,但仍然有大量大型的国有企业存在很多效率低下的问题。人均GDP按汇率时价计算,从原来的100美元上升到现在的3000多美元。
这一点只要我们看看现在体制当中,还有多少由于旧体制没有改革造成的效率损失,就可以理解改革还有多大潜力可以释放。中国还没有建成市场经济,现体制中还有许多由于旧体制没有改革造成的效率损失。
●樊纲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。小政府+产权改革+金融国际化,中国改革大有潜力经过60年的建设,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,有些人认为经济改革开放已经走到头了,下一步就是经济发展了。
感谢CCWE李稻葵、陈随的支持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,我们才能明确必须朝着市场化方向继续改革,使市场经济有更多补充体制建立起来,我们的经济才能有更快发展。如果这个成本能够减少的话,那就能释放出一大块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潜力。尽管现在大型国企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可观,但考虑到这些企业多数是在资源性垄断性行业,大量资源性、垄断性收入应该归为国家所有而不是表现为企业利润,但现在这些都表现为企业利润。在这个例子就可能产生腐败现象,他可能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切一块更好的肉,本质上这就属于利用公权谋私利的问题,这就是腐败问题。市场经济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两大问题:第一,市场的无政府状态。
现在有人说,我们在前30年取得了很大成就——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的工业体系,两弹一星,同时人民教育、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,人们的寿命也有很大提高——这些成就足以证明过去的体制也是一个不错的体制。第一个30年,是1949年到1979年,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。
与早年有些学者的幻想或者错觉不同,即以为市场经济是十全十美的制度,以为市场经济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,实际上市场经济也有它的问题。进入 樊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改革 。
所谓经济转轨特指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,从完全由政府管制的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。它们都是从中世纪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,在私有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了所谓的市场体制。
我们现在再回顾这段历史,尽管当时实行的体制和政策有一定的历史原因,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得出历史上发生的就是正确的。因此谁也不能否认前30年取得的成就。第三,我们的金融体制落后。如果当时不是实行计划经济,而是搞了市场经济,我们这60年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因此根本在于要削减公权,而不是如何建立防范机制。比如在市场经济基本配置资源的体制上,加上更多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机制,来防止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以及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,即解决市场经济产生的两大问题——收入差距拉大与市场无政府状态。
那么公共权力是怎么来的呢?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,一切企业都是公共企业,一切资本都是国有资本,因此一切权力也就都成了公共权力。迄今为止,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各国实践都证明,回到计划经济不是解决市场经济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办法。
从各个方面看,中国的改革远远没有结束,中国改革大有潜力,我们能从改革当中获得更大的增长的源泉。但是经济学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呢?假如我们换一种体制,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?是不是能让人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?是不是能让人们少做一些无用功?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发展经济上,是不是可以少浪费一些资源?是不是可以更合理地配置资源,是不是我们的经济效率得以提高?总之是不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?经济学不承认有十全十美或一无是处的东西,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在各种可替代的方案中,在各种经济体制或者各种政策方案中,选择一个成本相对较小而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或者体制。
第二,我们的产权体制。当初在1980~1990年代时,体制改革释放了大量生产力,使经济增长有了巨大动力,并以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感谢作者允许本刊发表。当然结果是有的人更富有,有的人更贫穷,这是市场经济需要解决和防止的一个问题,但它不是腐败。
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,我们还有大量的国有企业,还有大量政府管制的体制存在,我们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。回到计划经济,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前面讲了前30年存在的问题,那后30年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呢?市场经济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体制,我们选择走市场经济的道路,只不过是因为在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中,它的问题更少一点,可能的成就更大一点,而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制度。
中国经济在今后的10年、20年,甚至下一个30年,才能继续高速、稳定、平衡地增长,中国人的福利才能提高得更大。所谓的第三条道路的设想,就是我们去想更多的办法对市场经济进行校正和补充,使人类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完美。
腐败的根源在哪儿呢?不是因为人们贪婪,追求利润最大化。在这个定义下,我们就可以推理,假如没有公权力的话,假如都是私有产权,也就无所谓有没有腐败,用自己的钱谋自己的私利是合情合理的。